2018年4月9日 星期一

<伊莉莎白國際禮儀協會講師林家翎> 機器人也可以是親善大使嗎?


機器人也可以是親善大使嗎?
伊莉莎白國際禮儀協會講師群-
Chia Chia
隨著人工智慧(AI)技術的成熟及機器人的誕生,有越來越多的事情被取代。大家比較熟悉的包含製造業已經開始的無人工廠,速食業的自助點餐機、在東京餐飲業更推出了機器人餐廳、醫療業也有達文西機器人手臂等等,AI研發人員想的都是科技如何取代人性,過去的「科技始終來自於人性」似乎已走入歷史。

當各行各業都在追尋科技的協助以降低成本提升品質的同時,我常思考,有甚麼是科技無法取代的,服務業嗎?學術教育?還是設計?在2017年第三屆亞洲機器人及內視鏡手術醫學會議中,機器人已經加入與會人員報到的服務,機器人會主動親切問候來賓,並列印出會議資訊;未來超商也將推出人臉辨識結帳,當你從貨架上拿取飲料或食品時,上方均有攝影機記錄你的手部動作,偵測出拿了什麼,等你走到結帳區時,看一眼鏡頭就完成結帳,過程不到一秒鐘。過去機器人主要在減少人類重複機械化的事情,但現在已漸漸朝服務化甚至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都可以取代,試想身為人類的我們還剩下什麼。

檢視我們生活周遭,在大環境的改變下,生活中充斥著智慧型電子產品,智慧型手機、智慧型家電、智慧型車款等,這些產品都是 ”有形” 為我們帶來便利與效率,但卻無法感動人心。你會對著你的手機充滿感動的說聲 ”謝謝” 嗎?即便有一次,但手機無法回應你,當你沒有獲得回饋時就不會有第二次,這就是 ”人” 的獨特性,人們追求心理和精神上的需求,於是有 ”心經濟時代” 的崛起。

“心” 的需求是需要被滿足的,如果你能觀察到老闆想喝咖啡,而適時的送上一杯老闆想要的咖啡,老闆心理需求被滿足時就會感到溫暖,這就是人性的溫度, ”人” 是有感覺、有知覺、有想法,這是機器人無法取代的,我們要善用這些優勢,應用在生活上、職場上,任何產業、任何事情都需要從 ”心” 開始。

#中華產學職能發展協會
#伊莉莎白國際禮儀協會
#朱玉鳳
#周純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